美国男子在野外被美洲狮追逐尾随 最终幸运保命
社会力量扶贫方面,我镇企业家与李亲顾镇企业家联合成立了定南扶贫济困基金会,筹资20余万元,为每户贫困户缴纳电费200元,为5家贫困户购买了电吹风,并为全镇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购买人身意外险。
目前,全市共建立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99万份,高血压、糖尿病、65岁以上老年人、孕产妇、3岁以下儿童全部纳入健康管理范围。市医保局副局长闫利强回忆说,2006年,新农合推行那一年,全市59.5万农民参加新农合,参合率为64.6%,乡镇(办)、村(街)覆盖面达100%。
截止到2006年10月20日,共为60798名参合农民报销医疗费用1190万元,农民看病自此告别了自费时代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增加到55元,14类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惠及城乡。幸好第二年就有了新农合,只要交10元钱,看病费用就能按比例报销。刚出院那会儿,他还发愁异地难报销,而从今年实施的跨省异地联网结算让他尝到甜头,再不用两地跑了。2016年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合并,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。
有病看得起 看病更方便改革开放40年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综述 全民健康,关乎全面小康。老伴儿一听住院吓坏了,说啥也不看病了。同时,着力完善贫困患者救治相关信息,完善修改动态管理系统,为开展健康扶贫工作提供决策依据。
记者:下一步将如何进一步开展好脱贫攻坚工作? 高明:我们将继续加大先治疗后付费、大病集中救治、家庭医生签约等政策落实力度。实施基本医疗保险+大病保险+医疗救助三重保障线制度,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诊、住院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、大病保险待遇水平、医疗救助水平,实行一站式报销结算,减轻贫困患者就医负担。该局结合卫生计生行业特色,明责任、抓重点、重落实,努力解决群众因病致贫、因病返贫问题。四是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
全市以农民增收为主题、战略性结构调整为主线,立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长远发展,从全市经济发展全局出发,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,有力推动了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。农业生产结构由以种植业为主转变为种植业和林、牧、渔业共同发展,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98.8亿元,其中农业产值56.2亿元,占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6.88%。
2.优势支柱产业迅速发展。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8.84亿元,比1978年增长96倍之多。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,按照河北省政府部署,我市把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作为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任务,各级财政对农村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的投入大幅度增加,农村教育、卫生、文化等事业落后的状况进一步改变。
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农村扶贫发展战略成效显著。改革开放四十年来,全市农林牧渔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并呈现出加速发展趋势。回顾四十年发展历程,波澜壮阔。(三)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,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。
1978年全市粮食产量仅26.28万吨,1988年也只有49.5万吨,1997年跃上71.9万吨台阶,1999年达到74.46万吨的历史最高值,之后出现回落和徘徊局面。2.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,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到供给基本平衡,丰年有余的历史转变。
198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407元,比1983年增加113元,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完善。到2003年,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0825万元,蔬菜产业产值比重达到35.81%。
棉花产量1.3万吨,比1978年增长了八倍多。这一时期,还是我市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步推进,农村改革取得阶段性新突破、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的时期。1998年,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1458万元,高于前一阶段三倍之多。以乡镇机构、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。1.农林牧渔业生产结构优化。197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仅1.01亿元,到1993年跃上10.5亿元台阶。
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,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,进一步丰富、发展和创新了农村经营体制。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。
2017年,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8.8亿元,比上一阶段的2009年增长了29.16%。这一阶段,确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基本农业生产经营制度,压减了粮食征购基数,缩小了农产品统购派购的品种范围,恢复了农产品议购议销,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提高。
改革开放后,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得到贯彻和落实。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,粮食购销市场化和经营主体多样化格局初步形成。
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,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覆盖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已包含农技、林业、畜牧、水利、水产、农机等涉及为农民科技服务的诸多领域,成为开展技术推广、为农民提供各种服务的主渠道。(一)19781984年,农村改革与发展全面展开。农村合作制、股份合作制、个体私营经济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,迅速发展。
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初步建立,启动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,实现了应保尽保和按标施保,构筑了农民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保障防线。定州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解放思想、锐意创新,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,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必将继续开创出更加辉煌的明天。
农业生产条件的明显改善,极大地提升了全市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和水平,为农林牧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全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、专业化生产、一体化经营的格局正在形成,出现了一批富有特色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,涌现了一批专业乡镇和专业村,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,使传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焕发了生机和活力,农业的区域优势和规模优势逐步得到发挥。
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为契机,农村改革全面深化,第二轮土地承包延期工作顺利完成,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始兴起,农村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,农村经济实现了加速发展。农业农村四十年发展历程改革开放4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四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,定州市农业和农村走过了一条探索、进步、改革、发展的曲折道路,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历史性飞跃。
三是在农产品总量增加的同时,品种增多,品质改善,均衡供给能力增强。十六大以来,我市坚持市场化取向的改革,勇于实践,大胆探索,不断创新体制机制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.47万元,比上一阶段的2009年增长了191.69%。1984年,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41532万元,比改革开放之初1978年的总产值增长了三倍多。
(三)19921998年,农村改革与发展全面深化。全面落实粮食直补、良种补贴等制度。
这期间,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加额连续6年保持在200元以上,年均增速在6%以上。改革开放以来,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,并确立了市场经济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。
展望新农村发展未来,激情满怀。各项改革政策的实施,使农民得到了实惠,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,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,农村经济出现了超常规增长。